据调查发现,现在大概有40%的人属于过敏体质,由过敏体质引发的过敏性疾病呈现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过敏性疾病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性疾病。那么过敏体质应该吃什么药呢,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呢?
现在传统的治疗过敏体质引发的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抗组胺药:组胺是过敏反应时释放的致敏物质。组胺可与组胺1型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如与组胺2型受体结合,则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而抗组胺药主要是组胺1型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等,它们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型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具体如下:苯海拉明、乘晕宁、扑尔敏、溴屈米通、屈米通、抗敏胺、安静太、安太乐、敏克嗪、安其敏、去氯羟嗪、赛庚啶、去敏灵、非那根、异丙嗪、新安替根、脑益嗪、特非那丁、苯唑咪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二、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此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种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另外还有氯丙嗪、阿托品、皮质类固醇激素、赛庚啶、利血平、多虑平、菸酸、苯噻啶等。
三、其他药物:如属于糖皮质激素的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又称去炎舒松或去炎松-A)等,它们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故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作为非处方药,皮质激素类药物仅供外用,主要适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痒症等。这类药物不应长期应用。
另外还有:(1)抗纤维蛋白溶酶药 1,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对羧基苄胺、抑肽酶等。(2)抗补体药 1,6-氨基己酸、脑益嗪、氨苯砜、皮质类固醇激素等。(3)抗乙酰胆碱药 阿托品、莨菪碱、普鲁本辛、氯丙嗪、奋乃静等。(4)抗溶酶体药 氨苯砜、反应停、氯苯吩嗪、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5)抗前列腺素药 皮质类固醇激素、消炎痛、阿斯匹林、保泰松等。
以上这些药物都是比较常见的治疗过敏体质引发的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谢教授指出,“主要原因是,许多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比如扑尔敏,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血象的异常,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抗过敏药还有异丙嗪、苯海拉明等等。要注意的是,药物过敏可致命,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松警惕,一旦发现药物无效,应该马上就诊,换用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