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女性进入40岁以后,卵巢功能的衰退就会日趋明显,从月经开始变的不规律直至绝经。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90年代绝经研究进展”的会议上提出了围绝经期的新定义,将女性从40岁开始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这段时期,称为围绝经期。
近年来,专家在对女性围绝经期的研究中发现,约有1/3的女性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平稳度过这一时期;而其余2/3的女性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由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出现让围绝经期成为女性的“多事之秋”,其各种症状不仅和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有关,还和个体的性格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月经改变、潮热、多汗、血压波动等躯体症状以及情绪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还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症状。
其次是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粘膜萎缩性变化、阴道干燥、阴道紧缩、阴道感染等,造成性生活困难,甚至疼痛。
再次是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等症状。雌激素分泌水平的下降,导致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降低,骨质丢失加速,雌激素对于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降低,是导致上述症状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性格敏感内向、有躯体疾患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几率较高,症状也较重。而那些性格开朗、乐观,身体状况良好的女性不仅出现症状的几率低,出现的症状一般也比较轻。因此,专家建议,围绝经期的保健,首先要学会情绪调理,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多培养爱好,多交朋友;其次要保持一个青春永驻的心理,多与年轻人在一起交流;最后要注重生活调理,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等。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监控下进行。并且,日常要定期做好各项身体检查,做到围绝经期各种高发病、常见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确保健康、平稳地度过围绝经期。